返回

善败者刘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君子之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了,回忆构成了他最后时光的主题,浮上心头的是一幕幕记忆犹新的往事。

    他记得,自己原本只是涿县街头摆地摊卖草鞋的一个普通少年,因为一颗不甘沉寂的心,拜师读书,结交兄弟,一步步奋斗,一点点努力,在黄巾起义时,乘时而起,投身乱世,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他记得,沙场无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所幸他没有倒下,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无尽漂泊,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起起伏伏很多次,摸爬滚打几十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方才走到了今天,成就一方帝业。

    他记得,关羽、张飞、卢植、公孙瓒、孔融、陶谦、麋竺、陈登、曹操、吕布、袁术、袁绍、刘协、赵云、刘表、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孙权、周瑜、鲁肃、刘璋、法正、许靖、马超……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有些人是不离不弃的兄弟,有些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些人是令人尊敬的师长,有些人是你死我活的仇敌,有些人已经死去了,有些人还活着。

    而如今,他也要像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样,撒手人寰了。

    亲手创建的帝业,只完成了一半,一统河山的抱负,已经没有时间去实现。起初我以为,刘备去世前的心情,一定是无比遗憾与悲愤的。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刘备,读懂了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坚持,我才发现我错了。刘备去世时的心情,没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太多的悲愤,而是十分平静、波澜不惊的。

    谜底就在刘备的遗诏中。诏书全文只字未提让刘禅继承遗志、一统河山,更没有像五代李克用那样满是怨念地给儿子李存勖留下必须办的三件事(讨刘仁恭、击契丹、灭朱温),诏书通篇都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教育儿子怎样做人。

    秦皇汉武今何在,千秋霸业转头空。

    在刘备眼里,做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儿子刘禅能不能恢复中原、中兴汉室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学会做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即使没有能力成为雄才伟略的君主,你依然可以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良心,做最好的自己。

    重视做人,不只是当时渴望贤君良臣、仁政德治的社会环境的要求,而且在今天的时代也毫不过时。做人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在利益的纷扰中和生存的压力下,许多人都主动或者被动地一再降低了做人的底线,甚至多次背弃了做人的原则。

    而刘备,以他浓墨重彩的一生,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终其一生,庶几无愧!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崩于永安宫,年六十三。葬身之地至今未明,设衣冠冢于成都之南,即今天的成都武侯祠惠陵。


君子之守(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